券商股也受益
除創投概念股外,券商也將是創業板推出的直接受益者,特別是擁有直投業務的大券商。申銀萬國的報告指出,券商股受益于創業板的邏輯在于:獲取增量經紀、投行業務機會(但相對有限)、為直投業務IPO退出提供想像空間、平緩業績周期并降低券商靠天吃飯的現象。
以行業龍頭中信證券(600030,收盤價25.47元)為例,旗下的金石投資以自有資金投資于昊華能源、中信地產、中油金鴻天然氣輸送、沈陽新松機器人等多個優質項目,其中部分項目正在申報IPO。而更可觀的是,中信證券發起設立的綿陽基金,總規模高達60億元,目前已投入近12億元。此外,中信證券還利用旗下子公司,與美國投行成立合資公司,在太平洋兩岸從事直投業務。
顯然,創業板的推出,為本已通過直投業務獲得大量優質項目的中信證券提供了良好的退出獲利空間。而考慮到中信證券的投行和經紀業務均領先于國內同行,其從創業板推出中獲得的利益無疑更大。
深圳一位資深私募經理指出,除了中信證券外,在中小公司承銷上有一定優勢的廣發證券和國信證券也將是較大受益方,而參股這兩家公司的遼寧成大(600739,收盤價25.01元)、吉林敖東(000623,收盤價33.90元)和北京城建(600266,收盤價13.17元)也值得投資者關注。
C.業內觀點
創業板IPO時間還早 面對長達10年的等待,國內創投人士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中紛紛對昨日證監會發布的《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叫好,并認為這是政府扶持中小企業快速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的大實事。
有助于創新型企業發展
“很好,能推出來就非常好”深圳產學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厲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出創業板意義重大,現在都在談如何幫助小企業創業、做大,吸納更多就業人口,推出創業板無疑會有帶動作用”。
“這肯定是好事,時機選擇也很好,應該是眾望所歸。”天策創業投資合伙企業項目,深圳國資委研究會研究員王磊也是非常看好創業板的推出。“看創業板的推出,應該從幾個層面來看。首先目前經濟形勢不好,我們傳統的制造業產能已經過剩,去扶持是沒用的,未來一定會像枯枝一樣落地,必須要讓新興行業、模式來帶動,這就要靠廣大創新型企業。而在創業初期,這些企業肯定有很多困難,需要有人幫助,創投基金就出現了。但是以前軌道并沒有建立好,只是有一個起點,沒有終點,那是不行的,一定要有退出機制,只有獲利退出然后再繼續投資,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環,創業板就是這樣一個退出通道,這才有利于推動新經濟的發展,也是一件大實事”。
進入門檻合適
對于進入門檻,王磊表示很合適。“這個條件還是比較合適,太高,與中小板差距就太小了;再低,門檻就太小了。以前有很多鉆政策空子的,所以一定要設定最低門檻,一開始就要讓深圳創業板朝納斯達克的方向發展,而不像香港創業板,因為進入門檻太低流動性太差,基本喪失了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
聯創業投資股份副總經理袁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門檻并不高,在浙江很多企業都能達到這個標準。作為散戶投資創業板來說,要關注企業的成長性或者核心技術,包括知識產權方面等等。我覺得從政府來說,這是一個正常的門檻,因為股本小波動會很大,上市以后也只有3000萬股,未來已上市公司進行私有化或者自動退出或者產業間并購的情況可能會更多。所以要求投資者多方分析,認真看一下《招股說明書》,比如競爭對手等等,在基本面上要有把握”。
深圳葳爾長青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慶偉也表示:“基本條件是正常的范圍內,不過想要上市的話,滿足基本財務條件是不夠的,必須在行業里面要足夠優秀,并且代表中國新的生產力發展方向。
浙商創投副總裁華曄宇告訴記者:“我覺得暫行辦法中硬性標準不是很高,如果按照硬性的標準,全中國的中小企業找出幾十萬家都是有可能的。不過肯定還會有一些軟性要求,如是不是符合產業方向,是不是“兩高六新”,在同行業中的地位,比如細分行業一般只會選擇前三名,很小的細分行業中多半只會選擇第一名。創業團隊肯定是一個考慮因素,這些無法在辦法里面準確地描述出來,但肯定會用這些標準來審核。否則分數線那么低,不是全部都上大學了”。
首次將有20~30家
對于首次上市的規模,王磊表示,首次應該會有20、30家,至少從我們掌握數據來看,數量將非常多。“由于創業板所涉及的范圍很廣,區域上也可能會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區做一些權衡,每個地方都會分一些。另外國家重點支持的行業,每個行業也會分一些。不過創業板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次也不太可能會推出太多,我認為20、30家規模比較合適。”
盡管創業板征求意見稿變成了暫行辦法,并將于今年5月1日起實施,但還有包括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創業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等配套措施尚未“出爐”。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真正推出創業板IPO,可能還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管理部門要做到充分準備,不會急于一時忙于推出。”記者隨后也聯系了深交所,相關人士也表示,相關規則推出時間目前還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