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已變 新功課待解
中國5月的外貿成績單超出了不少學者的“想像”。沿海地帶的制造企業們卻早有預感,“最近開往北美的航線都恢復到了滿倉水平。”敏銳的溫州商人們也開始重整河山,把對樓市、股市的熱情挪出一部分重新放到了工廠里。不過,采訪不少企業主,記者發現,他們還來不及為外貿回暖而慶賀,“市場已經不是以前的市場。行業也不是以前的行業了。”他們還有功課要做。
在國際金融危機余威蕩漾的洗禮中,中國出口企業的生存環境已經悄然變化,并猶如蝴蝶煽動的翅膀,改變著中國外貿的面貌。
最主要的變化是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一路飆升。前者在海關的數據中一目了然。今年前5個月,中國鐵礦砂進口均價為每噸106美元,上漲36.6%;大豆進口均價為每噸447.4美元,上漲11%。后者的影響則更加深遠。富士康員工加薪30%,本田工廠提議加薪24%,“我們今年也計劃給員工加薪10%。”當一位南方代工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也要因應潮流,中國揮別“低薪時代”的腳步正越邁越快。
事實上,比中國出口量回暖更困難的是出口效益的回暖,乃至產業升級。“即使你賣得再便宜,也永遠會有比你便宜的。我們未來要做的是想辦法在品質、性能的提高上下工夫,才能提高議價能力。”一位企業主告訴記者,也這樣勉勵自己。(記者 劉映花)
■新聞鏈接
企業醞釀增產
不過,在不少外貿企業看來,中國出口復蘇已經具備了牢固基礎。
溫州一家小額貸款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預計,下半年用于工業生產的貸款需求將會進一步增長。“我們有50%的資金貸給制造企業,經濟形勢好轉了,不少工廠要復工或者擴大生產,投資需求也會增加”。
出口數據超出預期也提振了外貿出口企業的股價。昨日,外貿業務占比較高的紡織股漲幅放大,華孚色紡(002042)上漲1.85%,山東如意(002193)上漲3.36%。分析人士表示,外貿復蘇形勢利好服裝紡織、機電設備、電子元器件、航運港口等外貿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