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閩榕博士表示,“中國部分經濟大省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甚至中等發達國家,但人均GDP仍然較低,需要繼續發展,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成員李建平分析說:“GDP數據的攀高并不意味著經濟實力的全面提升,各省應加大注重環境因素等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指標,降低能源消耗、調整產業結構,擺脫高能耗、高投入、低效益的老路子�!�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黃群慧分析說:“根據報告數據可知,現階段的中國已整體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后半階段,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從一個農業經濟大國轉變為工業經濟大國,我們下一步的任務是如何轉變為工業強國�!�
全國經濟發展趨于平衡
根據藍皮書所公布的全國四大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評價分值顯示,與2007年相比,西部地區的經濟競爭力有所提升,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發展迅速,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日趨平衡。
內蒙古自治區已連續兩年處于上游區,四川省和陜西省處于中游區,西部其它地區還處于下游區。專家分析說,這說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使西部地區的競爭優勢得到加強,但西部地區經濟競爭力與東部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中部地區6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除江西省處在下游區外,其他五省都處在中游區。湖北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綜合排位波動明顯,對此李建平評論說:“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中游區省份競爭力非常接近,競爭格外激烈,排位較容易發生變化。”
2008年,吉林省成為全國上升幅度最大的省市,排位上升了4位,黑龍江和遼寧也分別上升了2位和1位,三省排位分布越來越接近。從得分來看,東北地區不但明顯縮小了與東部地區平均得分的差距,還拉大了與中部地區的差距,競爭優勢得到較大提升。(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