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公布的8月紡織服裝出口數據呈現跌勢已成定局,而7月份的服裝出口量的跌幅甚至達到了8%。這樣的兩連跌,只有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才出現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未來如何保證紡織服裝業的平穩發展?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財經專欄作家劉曉午作出點評。
劉曉午:紡織服裝產業相對宏觀經濟,現在的形勢更加嚴峻。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競爭力下滑還是在于它的成本上升,在于需求的回落。
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品牌是軟肋,企業要改變競爭力發展戰略,競爭力一定要建立在兩個基礎上,自主品牌和自主創新。如果我們的自主品牌有了,車間從國內向東南亞國家流去;但當我們的品牌成為一個很厲害的品牌之后,訂單和市場就是建立在自主品牌手上的。自主創新的技術和產品也是出于中高端產業鏈水平之上。
所以從這兩個角度出發,實現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競爭力戰略的轉移變化,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出路才會更加寬廣。